回到教學網站

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
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語言
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語言

當願眾生

經文:
心不恐怖
心不迷惑
不亂不散
不濁不劣
其心一緣
心善寂定
心善分別
心善安住


這幾個名詞,其實看起來,還挺順眼的。

你有想要那是你生命被別人感受到的「特色」嗎?

你有想要如果你生命能夠這樣的「能力」,正如同你會游泳一樣,那你會對人生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?

如果你生命可以俱足這樣的能力,你會如何的和別人相處呢?

想想,就很棒,對不對。

但,只是想想,因為你不相信。你不相信,那些描述是人的肉身可以達致的一種特質。

我以前也是。

那是人「想像」出來的。

但後來,我愛讀和「語言」相關的學術論述,尤其是現象學,一個有趣的結論是:能被「講出來的」就俱被實踐可能性。

「語言是存在的居所」。

能被語言講出來,就指向了一種可能性。

真正不存在的,你也找不出「語言」來呈現。

經典是大修行人的語言,經典的文字,指向了一種很高檔次的可能性。

而,唸誦,是行法,是你與「那種可能性」開始產生關係的方法。

用一種佛學中高層次的哲學論述而言,
語言並不是很好的工具,語言並不純粹,語言無法讓你真正感受到「實相」,
但語言具有一種與實相「相似性」的性質,
所以,語言可以是修行的工具。

文字是被印出來的語言。

所以,「口業」很重要。
所以,唸誦經典,是向著更好層次去朝向的自我轉變的第一步。
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语言

当愿众生

经文:
心不恐怖
心不迷惑
不乱不散
不浊不劣
其心一缘
心善寂定
心善分别
心善安住


这几个名词,其实看起来,还挺顺眼的。

你有想要那是你生命被别人感受到的「特色」吗?

你有想要如果你生命能够这样的「能力」,正如同你会游泳一样,那你会对人生有什麽不同的想法吗?

如果你生命可以俱足这样的能力,你会如何的和别人相处呢?

想想,就很棒,对不对。

但,只是想想,因为你不相信。你不相信,那些描述是人的肉身可以达致的一种特质。

我以前也是。

那是人「想像」出来的。

但后来,我爱读和「语言」相关的学术论述,尤其是现象学,一个有趣的结论是:能被「讲出来的」就俱被实践可能性。

「语言是存在的居所」。

能被语言讲出来,就指向了一种可能性。

真正不存在的,你也找不出「语言」来呈现。

经典是大修行人的语言,经典的文字,指向了一种很高档次的可能性。

而,唸诵,是行法,是你与「那种可能性」开始产生关係的方法。

用一种佛学中高层次的哲学论述而言,
语言并不是很好的工具,语言并不纯粹,语言无法让你真正感受到「实相」,
但语言具有一种与实相「相似性」的性质,
所以,语言可以是修行的工具。

文字是被印出来的语言。

所以,「口业」很重要。
所以,唸诵经典,是向着更好层次去朝向的自我转变的第一步。

 

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
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尊重

 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尊重

當願眾生

經文:

於攝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
於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
於悔諸過業心生尊重
於隨喜善根心生尊重


一種你自己都不想去尊重的東東,你大概不會去得、去做。

尊重,很難。

有了尊重,你才會想去往那方向去變化自己。

你想尊重什麼?

經典列了幾個項目。

這些,你有想尊重嗎?如果沒有,從修行角度而言,那你要先設法去尊重「那些」。

但,「那些」真的很難去被尊重,對不對,沒有去瞧不起,就很棒了。

人,如何可能往那方向去尊重?

嗯,這,那你就可以往那方向去思考了,這是改變自己的開始,
去思考:如何可能做到?

唸誦吧,這是行法,讓我們有根基地去開始思考。
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尊重

当愿众生

经文:

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
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
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
于随喜善根心生尊重


一种你自己都不想去尊重的东东,你大概不会去得、去做。

尊重,很难。

有了尊重,你才会想去往那方向去变化自己。

你想尊重什麽?

经典列了几个项目。

这些,你有想尊重吗?如果没有,从修行角度而言,那你要先设法去尊重「那些」。

但,「那些」真的很难去被尊重,对不对,没有去瞧不起,就很棒了。

人,如何可能往那方向去尊重?

嗯,这,那你就可以往那方向去思考了,这是改变自己的开始,
去思考:如何可能做到?

唸诵吧,这是行法,让我们有根基地去开始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