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嚴經.十回向品》:經抄:明燈眾生
當願眾生
經文:
菩薩摩訶薩
自願其身為大明燈 普能照耀一切眾生
為眾樂具 普能攝受一切眾生
為妙法藏 普能任持一切眾生
為淨光明 普能開曉一切眾生
大乘,談自/他一體。
這點很難去了解和體悟。很正常。正如同「空性」一樣,本來就不易解。
於是才有行法,去幫助你培養一種可以去理解這種道理的底子。
經文,提供了一些,可以讓我們去觀想的情境,化為句子,讓我們去觀想。
觀想,尤其是「法觀」,是大乘很特別的強調的行法。
幫別人如同幫自己,好,那你要如何去幫別呢?去那種方向去幫呢?經典提出了看法。
你希望別人可以是怎麼樣的幫別人?你希望別人有什麼樣的成就,可以來幫別人?
嗯,成為明燈、樂具、法藏、淨光明。
這談何容易。但我們去觀想,去唸誦,這是觀法,是行法。
你可能期待別人要怎麼樣?能怎麼樣?但你想的方向應很少是經典這樣談的。
這是經典的殊勝之處。
其實,我常想,如果沒有經典的「現身說法」,我大概一輩也不會去如此想的。
《华严经.十回向品》:经抄:明灯众生
当愿众生
经文:
菩萨摩诃萨
自愿其身为大明灯 普能照耀一切众生
为众乐具 普能摄受一切众生
为妙法藏 并能任持一切众生
为淨光明 并能开晓一切众生
大乘,谈自/他一体。
这点很难去了解和体悟。很正常。正如同「空性」一样,本来就不易解。
于是才有行法,去帮助你培养一种可以去理解这种道理的底子。
经文,提供了一些,可以让我们去观想的情境,化为句子,让我们去观想。
观想,尤其是「法观」,是大乘很特别的强调的行法。
帮别人如同帮自己,好,那你要如何去帮别呢?去那种方向去帮呢?经典提出了看法。
你希望别人可以是怎麽样的帮别人?你希望别人有什麽样的成就,可以来帮别人?
嗯,成为明灯、乐具、法藏、淨光明。
这谈何容易。但我们去观想,去唸诵,这是观法,是行法。
你可能期待别人要怎麽样?能怎麽样?但你想的方向应很少是经典这样谈的。
这是经典的殊胜之处。
其实,我常想,如果没有经典的「现身说法」,我大概一辈也不会去如此想的。
回到教學網站
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
《華嚴經.十回向品》:經抄:明燈眾生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