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
願一切眾生悉得法利,能斷一切眾生疑惑;
願一切眾生得善法欲,心常喜樂諸佛正法。
來,首先,如果你對佛學的術語很有意見,那就把「諸佛正法」,改成你想要的。
這次,抄這一段是為了什麼呢?
因為我又看到了一種我從不曾發過的願。我很佩服,這些菩薩為什麼想得出這樣的內容。
老樣子,
如果你對佛學沒有直接排斥,如果你了解,那是一種「改變自己生命格局」的思考與實踐的成果,
那麼從經典中去看到菩薩(聖人)是發了什麼願,
是己變自己格局的方法之一,行法。
典型大乘佛學修法,最基本的理論核心是:自我即他人,所以說「無我」,所以說「中道空」。
那麼,你如何去「願」別人,就會直接反映到自己生命可能可以改變的格局。
理論如此,是真的如此。這是有嚴格的佛學義理論證的。(胡塞爾的「他人」理論,也是同一思路的,即我就是「我他」。)
但理論了解是一回事,只有去「做了」,這理論才會真正的產生「作用」在你的身上。這是佛學不同於哲學之所在,有行法。
我們可能會祝福別人把書讀好,但讀好書的目的是什麼呢?
這裡,菩薩的願是:能斷一切眾生疑惑。
人活著,面對生死,面對不幸,面對「美好」的必然消逝。
人是苦的,人是有疑惑。
你能幫別人解脫或消減這些「憂苦」嗎?
你願意是一回事,你有沒有能力做到又是一回事?
如果你自己也無法消除自己的「憂愁」呢?你有能力去消除自己的嗎?
「願一切眾生悉得法利,能斷一切眾生疑惑。」
祝願別人如此,你就能如此。這是行法。某個角度而言,如果你沒有這種願對別人發出,你無法如此的拉拔自己到這種層次。這是理論上的必然。由不得你。
「願一切眾生得善法欲,心常喜樂諸佛正法。」
我們有能力去得到「善法欲」嗎?欲望哦!
你是可以的,你有那本質,但你那本質被發出而成形了嗎?去祝願吧。
求什么:《华严经十回向品》经抄
经文:
愿一切众生悉得法利,能断一切众生疑惑;
愿一切众生得善法欲,心常喜乐诸佛正法。
来,首先,如果你对佛学的术语很有意见,那就把「诸佛正法」,改成你想要的。
这次,抄这一段是为了什么呢?
因为我又看到了一种我从不曾发过的愿。我很佩服,这些菩萨为什么想得出这样的内容。
老样子,
如果你对佛学没有直接排斥,如果你了解,那是一种「改变自己生命格局」的思考与实践的成果,
那么从经典中去看到菩萨(圣人)是发了什么愿,
是己变自己格局的方法之一,行法。
典型大乘佛学修法,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:自我即他人,所以说「无我」,所以说「中道空」。
那么,你如何去「愿」别人,就会直接反映到自己生命可能可以改变的格局。
理论如此,是真的如此。这是有严格的佛学义理论证的。(胡塞尔的「他人」理论,也是同一思路的,即我就是「我他」。)
但理论了解是一回事,只有去「做了」,这理论才会真正的产生「作用」在你的身上。这是佛学不同于哲学之所在,有行法。
我们可能会祝福别人把书读好,但读好书的目的是什么呢?
这里,菩萨的愿是:能断一切众生疑惑。
人活着,面对生死,面对不幸,面对「美好」的必然消逝。
人是苦的,人是有疑惑。
你能帮别人解脱或消减这些「忧苦」吗?
你愿意是一回事,你有没有能力做到又是一回事?
如果你自己也无法消除自己的「忧愁」呢?你有能力去消除自己的吗?
「愿一切众生悉得法利,能断一切众生疑惑。」
祝愿别人如此,你就能如此。这是行法。某个角度而言,如果你没有这种愿对别人发出,你无法如此的拉拔自己到这种层次。这是理论上的必然。由不得你。
「愿一切众生得善法欲,心常喜乐诸佛正法。」
我们有能力去得到「善法欲」吗?欲望哦!
你是可以的,你有那本质,但你那本质被发出而成形了吗?去祝愿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