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
普於十分無等尊 未曾一起輕慢心
隨其所修功德業 亦復恭敬生尊重
所修一切諸功德 不為自己及他人
恆以最上信解心 利益眾生故迴向
尊重,這種我們常被教的社會性行為,
在佛學中,就可以被轉化成「修行」的方式,成為一種法門。
生活與修行,可以合而為一,這是大乘佛法的最大特色。
從這點而言,這種和「世間關係」絞在一起的修行方式,和儒家是相同的規格視野;
所以,
大乘佛法(而不是小乘),能在中原大地上最為廣大被接受,是有其理的。
這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意思的句子,其實最難修;亦即,最難去實踐。至少對我而言。
光是「尊重」這兩個字,就難了。
你尊重過誰?大概很少。
你「不尊重」過誰?一定數不完!
人性!
我們,做不到「尊重」,我們很少「不輕慢」,所以,我們要往那方向去修行。
為什麼要那樣去做,會不會太封建,太無聊,太八股。
如果那樣去做只是「裝個樣子」想去拿好人卡,那是有點無聊;
但,依佛學的「邏輯推理」,尊重別人這個行為如果可以在你的「肉身上被呈現」那麼你的肉身以及依著肉身而來的品質,會有「往向上轉變」的效果,
這時,尊重他人,不輕慢他人,
這是一種行法。一種,你可以去改變自己向上的方法。
你會不會笑一笑呢?覺得有點笨。
來,那你告訴我,如果你有一天想去改變自己,讓自己可以更向上的轉變,
你可以有什麼方法嗎?
其實,你想不出來的;你根本沒有辦法去改變自己向上。
真的啦,誠實的面對自己吧。
那你一輩子幾幾乎乎沒有什麼「可能性」可以去被想像了;
你只好不斷的罵別人來證明自己很不錯。
尊重他人,很難。但可以改變自己,向上。
很難做到,所以,我們可以先背誦下來,常對自己唸。
身口意是相通的;唸久了,會影響身體行為。這是佛法。
依佛學,身(身體)口(語言)意(信念)這三者是一種格式塔式的共構關係,
(格式塔,你自己去查一下,攝影構圖中常提到)
如果,你在意及口上有了改變,因為格式塔式的共構力量,身體的行為(與外在世界的關係)也就自然的會形成轉變。
尊重他人,給你機會改變自己的一種人生智慧!
**
尊重的法门:《华严经》经抄
经文:
普于十分无等尊 未曾一起轻慢心
随其所修功德业 亦复恭敬生尊重
所修一切诸功德 不为自己及他人
恒以最上信解心 利益众生故回向
尊重,这种我们常被教的社会性行为,
在佛学中,就可以被转化成「修行」的方式,成为一种法门。
生活与修行,可以合而为一,这是大乘佛法的最大特色。
从这点而言,这种和「世间关系」绞在一起的修行方式,和儒家是相同的规格视野;
所以,
大乘佛法(而不是小乘),能在中原大地上最为广大被接受,是有其理的。
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意思的句子,其实最难修;亦即,最难去实践。至少对我而言。
光是「尊重」这两个字,就难了。
你尊重过谁?大概很少。
你「不尊重」过谁?一定数不完!
人性!
我们,做不到「尊重」,我们很少「不轻慢」,所以,我们要往那方向去修行。
为什么要那样去做,会不会太封建,太无聊,太八股。
如果那样去做只是「装个样子」想去拿好人卡,那是有点无聊;
但,依佛学的「逻辑推理」,尊重别人这个行为如果可以在你的「肉身上被呈现」那么你的肉身以及依着肉身而来的质量,会有「往向上转变」的效果,
这时,尊重他人,不轻慢他人,
这是一种行法。一种,你可以去改变自己向上的方法。
你会不会笑一笑呢?觉得有点笨。
来,那你告诉我,如果你有一天想去改变自己,让自己可以更向上的转变,
你可以有什么方法吗?
其实,你想不出来的;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变自己向上。
真的啦,诚实的面对自己吧。
那你一辈子几几乎乎没有什么「可能性」可以去被想象了;
你只好不断的骂别人来证明自己很不错。
尊重他人,很难。但可以改变自己,向上。
很难做到,所以,我们可以先背诵下来,常对自己念。
身口意是相通的;念久了,会影响身体行为。这是佛法。
依佛学,身(身体)口(语言)意(信念)这三者是一种格式塔式的共构关系,
(格式塔,你自己去查一下,摄影构图中常提到)
如果,你在意及口上有了改变,因为格式塔式的共构力量,身体的行为(与外在世界的关系)也就自然的会形成转变。
尊重他人,给你机会改变自己的一种人生智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