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教學網站

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

給他人的是什麼: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經抄



經文:
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普賢行 成就身業
令一切眾生見者歡喜 不生誹謗 
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究竟清淨

這看起來很好的。

如果別人一看到我,就會「見者歡喜 不生誹謗」,那不是很好嗎?

對啊。佛學很實際的!而你真的會如此。

但,我們想追問追問:
你期待別人能夠對你這樣,這對你有什麼好處?別人真的能對你這樣,對你的成長又有何助益?

為什麼要去發心,要去迴向,別人可以對你「見者歡喜 不生誹謗」?

從修行的行法思維而言,你這樣的發願是因為你不想他人因為討厭你,因為講你壞話,而造了「惡業」。

依佛學,惡業造了,就會有一種習氣種子藏在潛意識裡了。

讓自己變得「更好」,是因為不想自己成為他人造惡業的「媒介」。

讓自己變得「更好」,是因為自己的種種表現,也可以是觸動別人成長變化的媒介。

是從這樣的「他人」思考角度出發,於是你找到了一種去「調整自己的行為」下手處。

有這樣的思維,於是調整自己,便長出了方向,有了可以「去做」的實踐內容。

這就是的去「成就身業」。

佛學是修行學,正是因為佛學不斷的提供各種思維方式,這些思維方式讓你可以去為自己找到可以改變自己的下手處。

一般而言,乍看之下,這種思維有點好笑,有點阿Q。

但如果你是對「修行」有意識感的人,這是大乘佛法為我們所提供的「如何去做以改變自己」的下手處之思維。

大乘佛法總是這樣的想:如何有意識的去助益於他人,然後,你會在這利他過程中,「無意識」地讓自己變的像那樣的好。

想想,再想想,你手上就會有一把很棒的修行智慧之劍。

**
给他人的是什么:《华严经.十回向品》经抄

经文:
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 成就身业
令一切众生见者欢喜 不生诽谤 
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究竟清净

这看起来很好的。

如果别人一看到我,就会「见者欢喜 不生诽谤」,那不是很好吗?

对啊。佛学很实际的!而你真的会如此。

但,我们想追问追问:
你期待别人能够对你这样,这对你有什么好处?别人真的能对你这样,对你的成长又有何帮助?

为什么要去发心,要去回向,别人可以对你「见者欢喜 不生诽谤」?

从修行的行法思维而言,你这样的发愿是因为你不想他人因为讨厌你,因为讲你坏话,而造了「恶业」。

依佛学,恶业造了,就会有一种习气种子藏在潜意识里了。

让自己变得「更好」,是因为不想自己成为他人造恶业的「媒介」。

让自己变得「更好」,是因为自己的种种表现,也可以是触动别人成长变化的媒介。

是从这样的「他人」思考角度出发,于是你找到了一种去「调整自己的行为」下手处。

有这样的思维,于是调整自己,便长出了方向,有了可以「去做」的实践内容。

这就是的去「成就身业」。

佛学是修行学,正是因为佛学不断的提供各种思维方式,这些思维方式让你可以去为自己找到可以改变自己的下手处。

一般而言,乍看之下,这种思维有点好笑,有点阿Q。

但如果你是对「修行」有意识感的人,这是大乘佛法为我们所提供的「如何去做以改变自己」的下手处之思维。

大乘佛法总是这样的想:如何有意识的去帮助于他人,然后,你会在这利他过程中,「无意识」地让自己变的像那样的好。

想想,再想想,你手上就会有一把很棒的修行智慧之剑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