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嚴挳.十回向品》:一一
當願眾生
經文:
為令一切眾生普能攝受一切眾生 一一皆令趣一切智故,
為令一切眾生普攝一切所有善根 一一皆與平等迴向而相應故。
看到這一句,心中涼了半裁。
這做得到嗎?
如果要做,那如何可能?
古人談出來,他們有去實踐嗎?
他們實踐的「理論是什麼」?
檢驗的標準是什麼?
這實踐的過程,他們有沒有具體的方法?
再來,最嚴格的追問,為什麼要如此去做?
這是佛學。其實,一切宗教的修行,大致是如此。都有各自的解法和說明。
《辯中邊論》這本五世紀時,印度修行者,世親,的著作,就有系統性的思考和回答。
嗯,所以,有時,一種問題往往已被追問了數千年。
看到有人這樣想過,這樣去實踐過,心中難免不勝感激。人並不孤單,在面對究竟義的思考上。
一一,是最難的。
一一是指每個人。每個人都要平等對待。
這有多難?心知肚明。為什麼這是可以達到的可能性目標,那麼「理論」與「行法」在這裡就有了意義。
《辯中邊論》說,讀誦與思維,是行法。
去讀誦與思維,我們就會打下可以去實踐的基礎。
《华严挳.十回向品》:一一
当愿众生
经文:
为令一切众生普能摄受一切众生 一一皆令趣一切智故,
为令一切众生普摄一切所有善根 一一皆与平等迴向而相应故。
看到这一句,心中凉了半裁。
这做得到吗?
如果要做,那如何可能?
古人谈出来,他们有去实践吗?
他们实践的「理论是什麽」?
检验的标准是什麽?
这实践的过程,他们有没有具体的方法?
再来,最严格的追问,为什麽要如此去做?
这是佛学。其实,一切宗教的修行,大致是如此。都有各自的解法和说明。
《辩中边论》这本五世纪时,印度修行者,世亲,的着作,就有系统性的思考和回答。
嗯,所以,有时,一种问题往往已被追问了数千年。
看到有人这样想过,这样去实践过,心中难免不胜感激。人并不孤单,在面对究竟义的思考上。
一一,是最难的。
一一是指每个人。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。
这有多难?心知肚明。为什麽这是可以达到的可能性目标,那麽「理论」与「行法」在这裡就有了意义。
《辩中边论》说,读诵与思维,是行法。
去读诵与思维,我们就会打下可以去实践的基础。
回到教學網站
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
《華嚴挳.十回向品》:一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