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慧
當願眾生皆得
經文:
第一慧
廣大慧
不虛妄慧
無倒慧
平等實慧
清淨慧
佛家經典中,愛談慧。
某個角度而言,談慧可能比談「慈悲」更多。
慈悲,是行法,是在這過程中,證入「慧」。
所以,佛學經典中,尤其是大乘經典,「慧」的內容有各種表述。
我也講不清楚這些慧的內容會是什麼?
但,那不重要。
把這些「慧」當作一種「目標」,一種讓生命有所方向的目標。
人世間的種種,除了會讓你在裡面喜怒哀樂之外,其實,都可以從事件看到「慧」。
帶著「慧眼」,來看世界。
帶著唸誦之心,之行,來增長「慧根」,以啟「慧眼」。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慧
当愿众生皆得
经文:
第一慧
广大慧
不虚妄慧
无倒慧
平等实慧
清淨慧
佛家经典中,爱谈慧。
某个角度而言,谈慧可能比谈「慈悲」更多。
慈悲,是行法,是在这过程中,证入「慧」。
所以,佛学经典中,尤其是大乘经典,「慧」的内容有各种表述。
我也讲不清楚这些慧的内容会是什麽?
但,那不重要。
把这些「慧」当作一种「目标」,一种让生命有所方向的目标。
人世间的种种,除了会让你在裡面喜怒哀乐之外,其实,都可以从事件看到「慧」。
带着「慧眼」,来看世界。
带着唸诵之心,之行,来增长「慧根」,以启「慧眼」。
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慧
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繫念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繫念
當願眾生
經文:
專心救護於一切 令其遠離眾惡業,
如是饒益諸群生 繫念思惟未曾捨。
這句,不知你會不會有點「看不上眼」。
我以前如此。
華嚴經中好的句子,很多;美的句子,很多。
這句,首先,你會覺得會不會有點「調子太高」。
救護於一切。
這,太概有點難。不,幾乎不可能。
那麼,這句是要如何的來讓我有另一眼光重新打量呢?
在最一句。「繫念思惟未曾捨」。
對,第一句,看起來,做到的機會很少。
但,即使如此,我們仍應「繫念思惟未曾捨」。
這是「行法」。
大乘很特有的行法。
用嚴格的行法術語來說,這是「意根」的行法,而這恰是大乘所凸顯的。
繫念思惟,並沒有那麼簡單。真的,真的。
一天二十四小時中,你腦袋想的東東,值得被你「寫出來的」,大概很少又少。
繫念思惟未曾捨。這是行法。
想辦法讓你在一天中,有幾個暫時,把這句在腦袋中,想了一想。
這是「行法」,修行的方法。
這能讓你的生命,起變化。
自己好好的想一個好句子,於是,你可以「繫念思惟未曾捨」。
如果你一時想不出來,這文中的提示句,其實,很有大心的量。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繫念
当愿众生
经文:
专心救护于一切 令其远离众恶业,
如是饶益诸群生 繫念思惟未曾捨。
这句,不知你会不会有点「看不上眼」。
我以前如此。
华严经中好的句子,很多;美的句子,很多。
这句,首先,你会觉得会不会有点「调子太高」。
救护于一切。
这,太概有点难。不,几乎不可能。
那麽,这句是要如何的来让我有另一眼光重新打量呢?
在最一句。「繫念思惟未曾捨」。
对,第一句,看起来,做到的机会很少。
但,即使如此,我们仍应「繫念思惟未曾捨」。
这是「行法」。
大乘很特有的行法。
用严格的行法术语来说,这是「意根」的行法,而这恰是大乘所凸显的。
繫念思惟,并没有那麽简单。真的,真的。
一天二十四小时中,你脑袋想的东东,值得被你「写出来的」,大概很少又少。
繫念思惟未曾捨。这是行法。
想办法让你在一天中,有几个暂时,把这句在脑袋中,想了一想。
这是「行法」,修行的方法。
这能让你的生命,起变化。
自己好好的想一个好句子,于是,你可以「繫念思惟未曾捨」。
如果你一时想不出来,这文中的提示句,其实,很有大心的量。
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 善根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 善根
當願眾生
經文:
積集善根
成就善根
增長善根
思惟善根
繫念善根
分別善根
愛樂善根
修習善根
安住善根
善根,當然就是「一片好心」。
但,你有想過,一片好心的內容應是什麼嗎?
佛學很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是,往往一些我們理所當然的「概念」,佛學會去「分析」。
一分析,往往你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「新想法」出來。
但,也只有能「分析」,我們才能談「修行」。
修行是方法,方法要有「對象」來針對。
善根的「對象」出來了,我們才能有「方法」。
有時, 「對象」的具體內容是什麼?未必重要。重要的是,因對象化之後,所能談出的「方法」,
即「行法」。
那是,具體可操作的。
具體可操作,這很重要。你才能真正有「方法」去改變目前的自己而更向上。
積集、成就、增長、思惟、繫念、分別、愛樂、修習、安住。
這些是「可具體操作」的方法,即作法。
生命一但有「作法」即實踐,生命才能變動。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 善根
当愿众生
经文:
积集善根
成就善根
增长善根
思惟善根
繫念善根
分别善根
爱乐善根
修习善根
安住善根
善根,当然就是「一片好心」。
但,你有想过,一片好心的内容应是什麽吗?
佛学很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是,往往一些我们理所当然的「概念」,佛学会去「分析」。
一分析,往往你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「新想法」出来。
但,也只有能「分析」,我们才能谈「修行」。
修行是方法,方法要有「对象」来针对。
善根的「对象」出来了,我们才能有「方法」。
有时, 「对象」的具体内容是什麽?未必重要。重要的是,因对象化之后,所能谈出的「方法」,
即「行法」。
那是,具体可操作的。
具体可操作,这很重要。你才能真正有「方法」去改变目前的自己而更向上。
积集、成就、增长、思惟、繫念、分别、爱乐、修习、安住。
这些是「可具体操作」的方法,即作法。
生命一但有「作法」即实践,生命才能变动。
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以我善根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以我善根
當願眾生。
經文:
以我善根,
願一切趣生一切眾生,
皆得清淨功德圓滿,
不可沮壞、無有窮盡,常得尊重,
正念不忘,獲決定慧,具無量智。
為別人祝願,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說不簡單有二點:
一、為別人的別人是指「所有的人」。你要不要去試試用好的祝願祝一下那位你很討厭的人?這是行法。
二、用什麼內容來祝願。
經典列出的內容,常會讓我有一種「振奮」感。
的確,生命值得這樣的去展現出如此的姿態來。
好美啊!
祝願別人,就是祝願「真正的自己」。
你往往活在「想像中的自己」。
真正的自己,是在「潛意識層」或「集體潛意識」或「被動綜合分析層」的。
在那裡,你的生命的「未來」之可能性,被形塑著。
佛學用佛法早已論證證明,你如何去「看待」別人的當下,就是在型塑「未來的自己」。
真的。
所以,同學,多鼓勵你的別人同學用功讀書,鼓勵別人同學去讀台大。
你眼中的別人,就是「未來的自己」。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以我善根
当愿众生。
经文:
以我善根,
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,
皆得清淨功德圆满,
不可沮坏、无有穷尽,常得尊重,
正念不忘,获决定慧,具无量智。
为别人祝愿,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说不简单有二点:
一、为别人的别人是指「所有的人」。你要不要去试试用好的祝愿祝一下那位你很讨厌的人?这是行法。
二、用什麽内容来祝愿。
经典列出的内容,常会让我有一种「振奋」感。
的确,生命值得这样的去展现出如此的姿态来。
好美啊!
祝愿别人,就是祝愿「真正的自己」。
你往往活在「想像中的自己」。
真正的自己,是在「潜意识层」或「集体潜意识」或「被动综合分析层」的。
在那裡,你的生命的「未来」之可能性,被形塑着。
佛学用佛法早已论证证明,你如何去「看待」别人的当下,就是在型塑「未来的自己」。
真的。
所以,同学,多鼓励你的别人同学用功读书,鼓励别人同学去读台大。
你眼中的别人,就是「未来的自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