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教學網站

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

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 善根

 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: 善根

當願眾生

經文:
積集善根
成就善根
增長善根
思惟善根
繫念善根
分別善根
愛樂善根
修習善根
安住善根



善根,當然就是「一片好心」。

但,你有想過,一片好心的內容應是什麼嗎?

佛學很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是,往往一些我們理所當然的「概念」,佛學會去「分析」。

一分析,往往你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「新想法」出來。

但,也只有能「分析」,我們才能談「修行」。

修行是方法,方法要有「對象」來針對。

善根的「對象」出來了,我們才能有「方法」。

有時, 「對象」的具體內容是什麼?未必重要。重要的是,因對象化之後,所能談出的「方法」,
即「行法」。

那是,具體可操作的。

具體可操作,這很重要。你才能真正有「方法」去改變目前的自己而更向上。

積集、成就、增長、思惟、繫念、分別、愛樂、修習、安住。

這些是「可具體操作」的方法,即作法。

生命一但有「作法」即實踐,生命才能變動。
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: 善根

当愿众生

经文:
积集善根
成就善根
增长善根
思惟善根
繫念善根
分别善根
爱乐善根
修习善根
安住善根



善根,当然就是「一片好心」。

但,你有想过,一片好心的内容应是什麽吗?

佛学很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是,往往一些我们理所当然的「概念」,佛学会去「分析」。

一分析,往往你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「新想法」出来。

但,也只有能「分析」,我们才能谈「修行」。

修行是方法,方法要有「对象」来针对。

善根的「对象」出来了,我们才能有「方法」。

有时, 「对象」的具体内容是什麽?未必重要。重要的是,因对象化之后,所能谈出的「方法」,
即「行法」。

那是,具体可操作的。

具体可操作,这很重要。你才能真正有「方法」去改变目前的自己而更向上。

积集、成就、增长、思惟、繫念、分别、爱乐、修习、安住。

这些是「可具体操作」的方法,即作法。

生命一但有「作法」即实践,生命才能变动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