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嚴經.十迴向品》經抄:唸誦的理論基礎
經文:
願一切眾生永離諸苦 得一切樂,
願一切眾生永滅苦蘊 得照現身恆受安樂,
願一切眾生超出苦獄 成就智行。
這是給人唸誦的句子,久了,你可能會無感。
我也是。所以往往需要再去想想。即「思維其義」。
如果古德說唸誦經文是「行法」,那麼,這行法之效果的可能性之理論解釋是什麼?
哈。
我愛問這種問題,但我也會去「實行」。
正如同學游泳,有好的「理論」說明如何人才能游泳,是好的;
但你一定要下水去「實行」,才會有游泳的能力被長出來。
這種經文是一種願。
看起來是為別人。但,正因為是「為別人的」,「為他人」所以往往具有某種「普遍性」的屬性。
普遍性,這種屬性,才能是一種「同一性」之功效。
這同一性是指,連結著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同一性。
如果沒有這種時間性的同一性存在,我們根本無法去意識到「對象」,什麼對象都一樣。
為別人的普遍性而來的同一性,使得「未來」之可能性,和「現在」有一種連結的存在了。
所以,唸誦是行法。
人,如果心中沒有某種隱隱約約的未來的指向性,人是無法組構成「時間性」的現象世界的。
來,
藉由「唸誦」這種行法,讓自己的未來,彩畫上了這種可能性的現象。
在人的現世的時間組構中,這種「未來」就有可能被「喚起」而走入你的世界。
以上,如果你不覺得我是胡說八道,可以參考胡塞爾《被動綜合分析》。
《华严经.十迴向品》经抄:唸诵的理论基础
经文:
愿一切众生永离诸苦 得一切乐,
愿一切众生永灭苦蕴 得照现身恆受安乐,
愿一切众生超出苦狱 成就智行。
这是给人唸诵的句子,久了,你可能会无感。
我也是。所以往往需要再去想想。即「思维其义」。
如果古德说唸诵经文是「行法」,那麽,这行法之效果的可能性之理论解释是什麽?
哈。
我爱问这种问题,但我也会去「实行」。
正如同学游泳,有好的「理论」说明如何人才能游泳,是好的;
但你一定要下水去「实行」,才会有游泳的能力被长出来。
这种经文是一种愿。
看起来是为别人。但,正因为是「为别人的」,「为他人」所以往往具有某种「普遍性」的属性。
普遍性,这种属性,才能是一种「同一性」之功效。
这同一性是指,连结着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同一性。
如果没有这种时间性的同一性存在,我们根本无法去意识到「对象」,什麽对象都一样。
为别人的普遍性而来的同一性,使得「未来」之可能性,和「现在」有一种连结的存在了。
所以,唸诵是行法。
人,如果心中没有某种隐隐约约的未来的指向性,人是无法组构成「时间性」的现象世界的。
来,
藉由「唸诵」这种行法,让自己的未来,彩画上了这种可能性的现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